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推荐]手把手教你“做不骂孩子的妈妈”(二)

  • 睿格格
楼主回复
  • 阅读:502
  • 回复:0
  • 发表于:2011/3/16 22:37:3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别把孩子比来比去

 比如: 你看隔壁的小明,一直都那么听话,你怎么跟人家比啊。
  你怎么不学学你姐姐,整天就知道玩啊玩的。
  人家的孩子一回家就复习功课,你就知道玩游戏!
  你就不能像……
  为什么非要把孩子比来比去
  明明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打开电视,因为待会有他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正在准备晚餐的妈妈见孩子回来就顾着看电视,有点生气,忍不住数落起来:“你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了没有啊?你看弟弟多听话,一回来就做功课,做完了还帮我出去买东西。你跟他比比,还像个哥哥的样子吗?”“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弟弟好,那当初你干吗要生我?”明明生气地喊起来。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弟弟老是受到表扬,而自己总是挨骂呢?难道自己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这么多余吗?妈妈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
  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能理解孩子遭到这种数落时的心情吗?
  家长们骂孩子的时候,最容易拿孩子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
  “你弟弟比你听话多了。”
  “人家怎么能考满分,不是一样在听课吗?”
  当孩子被这样骂的时候,他也知道父母说的是事实,无力反驳和辩解,所以往往会感到气馁,对自己丧失信心。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孩子被作为另一个孩子的标准时,时间一长,被比下去的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排除在这个家庭之外,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是“没用的”,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他们很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心理:
  “唉,反正我不管做什么都比不上弟弟。”
  “看来,我在这个家里完全是多余的,妈妈根本不喜欢我。”
  孩子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自卑感会越来越重,会越来越没有斗志和热情。也许他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因为这种自卑,长大后自暴自弃,一无所成。我们说,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不是危言耸听啊。
  孩子犯了错,父母批评可以,但是千万慎用言语,千万不要把一个孩子作为衡量另一个孩子的标准。家长自己也有过童年,难道你们小时候就喜欢听这种话吗?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如果他完全像另外一个孩子,他就不是他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
  不管你是父亲还是母亲,不要老是羡慕别的孩子怎么怎么听话,怎么怎么聪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都有成为人才的可能性。而这块玉是放出光芒,还是失去光彩,就得看父母如何教育了。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人与人是不一样,哪怕是亲兄弟姐妹,也会存在性格、能力、天赋等许多方面的差异。你的孩子可能在一个方面比不上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远远强于别人的孩子。而你,发现了孩子比别人强的这个方面了吗?比如,你的孩子虽然爱玩一点,但是天性善良,富有爱心,懂礼貌;也许脑子没那么灵活,但是很上进,很努力,很正直;也许不善于交际,但是很细心,很独立。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而不对他的优点加以赞扬和鼓励呢?
  而且,大人眼中的好与坏,是比较主观和简单的。孩子的能力会以很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做父母的可否明白这之间的差别呢?对孩子没有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就下结论,这是非常愚蠢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正的。
  许多父母都喜欢光凭学习成绩来评价和比较孩子。成绩优异的,给以赞扬和奖励;成绩差点的,不是责骂,就是嘲笑。要知道,成绩往往只能代表智力,而不能证明孩子的品格、性情及其他潜在的能力。它只能当作评价孩子的一项指标而已。如果你的孩子成绩没别的孩子好,你可以对他说:“虽然你现在成绩没他好,但是你很努力,努力了就会取得好成绩。”你的侧重点在鼓励,而不是比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的话伤孩子自尊

  给我滚!就当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以为你是谁,你可是我养大的!
  妈妈不要你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现在马上给我滚出去!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很讨厌!
  爱你的孩子,首先给他尊严
  “养个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你可是我养大的,有本事别让你老子养着你呀!”
  ……
  父母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因为是对自己的孩子,觉得有资格骂,所以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里想到,许多话是有严重后果的,绝对不能说出口。上面列出的,可是禁语中的禁语啊。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尊严!如果连自尊也随便被践踏,他还算一个独立的人么?孩子虽小,但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做人的尊严。忽略孩子的基本权利,这样的父母是不合格的。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是我生我养的,我怎么不能说他?”没错,是你给了孩子生命,给了他生存的保障,但是生他是你自愿的,养他是你的责任。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也不是你的奴隶,你有什么权利剥夺孩子的尊严呢?
  静下心来想一下,如果你在父母的辱骂中成长,你会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曾经有过被践踏自尊的痛苦,那么不要再把这种痛苦加在你的孩子身上。
  自信、自立的基础是自尊。一个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自尊是残缺的,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将来,他如何有信心面对生活和事业?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会堂堂正正做人,抬起头来走路吗?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像奴隶一样,那么就把自尊还给他!
  他是你的孩子,但是你无权伤害
  话说回来,孩子犯再大的错,也不必用恶毒和刻薄的言语去责备,好像要一句话置孩子于死地一样。况且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不过是做父母的自己心情不好,迁怒于孩子。
  “你不想想是谁给你饭吃!”
  “给我记着,你是老子养大的!”
  听听这话吧,简直就是一种“威胁”。孩子听到,心里会怎么想?也许他还没有关于“自尊”意识,可是这话会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累赘,可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惶恐和无所适从。这样的情绪压抑得太久,必定会化为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那时,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了
  有些孩子太小,也许就乖乖顺从了父母,但并不表示他认同了父母的话,而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害怕被父母抛弃。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孩子很难健康成长。
  事实上,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抚养,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父母却把它当作是一种负担,当作一种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借口。这种行为很可耻!想想,谁不是由自己的父母抚养成人的?
  “滚吧,滚吧,滚得越远越好!”
  这句话也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一不顺心,就让孩子“滚”。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东西呀?如此简单一个字,你想想,有多少侮辱、蔑视和嘲讽的成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责骂不是太过分了吗?
  还有的孩子比较黏人一点,有时喜欢赖着父母。这个时候家长不耐烦了,就会一把推开孩子说:“你知不知道,你很讨厌!”你不愿意陪着孩子玩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说这样的话来伤害他的自尊心?这会令孩子因为父母厌恶自己而忧虑。他未必知道父母讨厌自己什么,也不懂分析父母只是不喜欢他黏人这个行为,而非讨厌他本人。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释,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小孩子往往依靠父母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从父母那里获得关于人和人生的认识,所以父母给予孩子信心和信赖,非常重要。可是父母们却经常说许多贬损和否定的话,而从来意识不到它的伤害和严重后果,这是多么让人担忧啊!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那就谨慎自己的言辞吧。贬损的话,一句也别说。时刻记住:孩子是你的,但是你无权伤害。
知识比分数重要
 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排第几名?怎么又只考了这么点儿分?除了分数就不能问点别的?
  做学生的,都知道流传甚久的一句话:“分,分,学生的命根。”在学校里,老师看重的是分数;回到家里,父母问得最多的也是分数;亲朋好友来了,问的还是分数。成绩好的孩子,倒觉得没什么;成绩差一点的,简直就无处藏身。
  是啊,孩子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从来只问分数?
  “最近考试了没有?得了多少分?”
  “这次考试在班上第几名啊?”
  有的父母也许并不是在意分数,而是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孩子的关心。谁知倒弄巧成拙了。在孩子听来,它只是让人感到厌烦的一句话罢了。张口考试,闭口分数,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就不能例外一下,换点别的东西问?
  你大可以换个角度,问问他这次考试的题目难不难,有些什么题目。要是考语文,可以和孩子讨论讨论作文;要是考英语,可以让他讲讲试卷上有趣的故事。也可以打听一下他最近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学习有没有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甚至可以跟他讨论学习中的某个问题,既帮助他思考,又能从侧面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如果你实在想知道孩子的成绩,可以直接对孩子说:“让妈妈看看你的试卷,可以吗?”你的温和平静的语气,会消除孩子的顾虑。只是,不管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如何,都不要毫不客气地责骂他。你陪着他,帮他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这才是一位好家长应该做的。
  仅仅问分数和名次,就好像是例行公事,这样的语气和态度只会让孩子觉得你除了看重表面的分数以外,对分数背后的学习过程和艰苦努力漠不关心。
  根据教育专家的理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两个方面的教育很重要:一个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是教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到这两点,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好起来。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惟一标准
  考试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所有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惟一标准。
  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孩子的能力。有很多孩子平时学习特别好,各方面能力也不错,但是一考试就考砸了。还有一些孩子,平时小测验没问题,但是到了升学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就发挥失常。这就是一个心理素质问题,考试怯场,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另外,随着大家对分数的越来越重视,许多学生学会了弄虚作假,并且“发明”了无数种手段在考试时作弊。这样的招数有时连老师都瞒过去了,更别说家长。对于这样有水分的分数和名次,父母们又作何感想呢?你还打算两只眼睛只盯着分数吗?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并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不是说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除了分数,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品德修养,他的性情习惯,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
  仅仅凭一个分数就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那只能说你是个目光短浅的家长。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地把分数抛在一边。父母要学会通过分数判断孩子学习的情况。如果他考得特别不好,你要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一见分数太低就加以责骂。如果他考得好,也应拿出试卷,就某些问题和他讨论,以巩固他所学的东西。
让孩子把话说完

  住口!
  不用解释了!
  不要再说了!
  为什么不让孩子把话说完
  这里先来看一段资料:
  “父母让我们住口,而他们却整天喋喋不休。”
  “父母太小瞧我们了,一点也不给我们讲话的机会。”
  “为什么让我们闭嘴?我们心里有许多话要说给父母听呀!”
  不久前,一所社会咨询机构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住口”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的父母说的话之一。
  是啊,为什么父母自己老是唠叨不停,而不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把孩子的嘴巴封起来,然后自己说个不停,这也未免太不公平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气一点,也的确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有时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的到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已经造成。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其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第一,孩子的话说到自己的痛处,让自己觉得没面子。所谓童言无忌,孩子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忌讳。父母不妨抱着轻松的心态听听孩子怎么说,或许自己也能受到启发。
  第二,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的父母属于顽固型,不听解释,不听辩解,老认为孩子是在找借口。长期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了沉默,哪怕是面对冤屈,也缄默不语。一个不会据理力争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第三,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耐心听孩子说。其实,孩子的思维比大人简单得多,往往能从复杂的事情中看到本质的东西。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孩子也有话语权,他想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机会表达。
  你会发现,老是被“住口”二字打断话头的孩子,慢慢就变得沉默了,他也就懒得跟父母说话交流了。这是因为父母的“禁令”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根本不受重视,说了也是白说。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便会逐渐降低。这对于他的成长和人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老是听到“你不用解释”的孩子,会渐渐习惯了放弃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会背着很多的冤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重负很可能让他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你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种种不良后果。其实,听孩子把话说完,又能浪费你多少时间?而你又多了一个了解孩子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孩子说的话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理解有偏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看法片面的时候,你予以补充。这样,孩子的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当然,除了在他想说话的时候,让他尽情地说,还要在他沉默的时候鼓励他说。因为有的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识或者胆量。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想法、不满或者委屈,会让他变得善于思考,也会使他的自主意识和表达能力得以增强。
恐吓威胁孩子是愚蠢的做法   要是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去。
  再哭?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还敢撒谎,我撕烂你的嘴巴!
  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孩子更需要安全感
  记得曾经见过这样的场面:
  一位母亲在路边哄孩子。小孩子不听劝,拼命地哭。母亲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并做出要走的样子。孩子哭得更凶了。母亲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我不哭了……”
  这样的场面看着是很令人心疼的。这位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这样对孩子不可吗?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心理学上管它叫“基础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这样的担忧。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他的潜在不安会加剧,易于受到大人无法想象的打击。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会让孩子做出极端的举动,比如自杀。到这个时候,父母后悔就太迟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时并不明白父母只是为了哄他而说出恐吓的话,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爱他。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边的和心灵的。
  如果不想毁掉孩子,就不要恐吓他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的心理。这种恐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的本能反应,即对于危险的恐惧。另一种就是神经性的忧虑,即一个人在没有遇到危险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无端的害怕,可能说不出理由,也可能说出了,在常人看来不足以引起恐惧。小孩子最容易产生这种神经性的恐惧。所以,家长不仅不能恐吓孩子,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惧,还要以正确的方法教育他,使他不致于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
  孩子不听话时,如果你对他说:“你不听妈妈的话,就让妖怪来捉你!”这的确比费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听话、怎么才算听话容易得多,可是,它产生的后果却是许多家长始料未及的。
  千万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及其他让孩子害怕的人去恐吓他。一个怕医生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是不会跟医生合作的;一个怕警察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一个怕老师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听老师的课?
  所以,易于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话,千万说不得。
  孩子的心里有不安的土壤,重则会萌发出许多的恐惧,并可能最终演绎为不幸;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性格压抑。而这,就相当于毁掉了一个好好的孩子。




江夏区鼎鑫电脑,.经营电脑组装及耗材,电脑维修维护及安防监控安装调试。18086073688   QQ47379153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