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悟道习拳的几点粗浅体会和认识(李焕春)

  • 大国小民
楼主回复
  • 阅读:115333
  • 回复:10
  • 发表于:2016/10/24 15:28:24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六年借拳悟道的体会



1997年春天开始师从黄震寰教授学习太极拳。在老师的悉心指教和师兄弟及学友们的热情帮助下,六年坚持下来,逐渐养成了借拳悟道、悟道习拳的锻炼习惯,身心都颇受益。回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和认识,愿借庆贺黄老师70寿辰之机会与诸位交流,并敬请批评指正。

1.欲求拳理当悟道



在跟随黄老师学习太极拳之前,虽然也知道有太极拳但从未认真学习过、知道有《道德经》但从未阅读过,更没有想到二者之间竟然会有后来所能逐渐体会到的重要联系。1997年春天,年逾不惑的我时常感到疲乏劳累、力不从心,遂决意学习太极拳以强身健体。十分幸运的是,几乎与此同时,黄老师正在带领若干师兄弟和拳友在校园里练习静桩功。听说这是真正的“从头学起”,对太极拳几乎一无所知的我便请求加入到了站桩的行列中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常常引用《道德经》来指导大家站桩、教大家如何放松入静。尽管当时听起来莫名其妙,可总觉得老师几十年实践体会下来,必有其道理所在,遂决定买一本《道德经》认真读一读。读后才发现,《道德经》果然“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字词虽然大多都识得,要领却难揣摩得出。不过我坚信,2500年前老子在关令尹喜强求之下留下的文字,一定是他(或在他之前的先人们)的实践与智慧的结晶,字字有其切身体会或深刻寓意,绝非当今名利驱动之下诸多长篇大论所能与之相比。于是便把读书、悟道、习拳三者结合起来,不断请教老师,不断加强与师兄弟及拳友们的切磋及交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到今天,果然收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效果。

2.太极拳理源于道

《道德经》揭示了“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物壮则老”的哲理,强调“无为无不为”、“柔弱微细生之徒”,表面看似乎通篇未提拳为何物。《授秘歌》告诉后人,“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有“翻江倒海、尽性立命”之眇,表面看似乎既未提道也不提拳。《太极拳论》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开篇,但显然留下了无极从何而来的悬念,尽管文中特别提示人们应当探索“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和“耄耋御众”的奥妙。把上述三篇经典联系起来分析,便不难发现太极拳理与道之哲理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区别仅仅在于为道者立意修无(无为)、论拳者着意练有(太极),而两者相辅相成才恰恰构成太极拳的完成理论体系。无不为源于无为,太极生于无极,所以习拳必须首先修炼无极功夫(即修道)。只有至无极(归根入静、全体透空、无形无象)才能育太极(太一、太虚、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进而动生阴阳、静归虚无。无有相间、阴阳相济,才能生化(李亚轩先生称之为“演化”)出具有太极意义的拳法。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不识道不悟道,一上来就急于求成地去习练拳的套路,即使苦练多年,要想真正入得太极拳门或求得精近,恐怕都是难以如愿的。



既然太极之理源于道,习练太极拳就应当以道之哲理为指导,切忌妄想妄动妄为。因为“道法自然”,而妄想妄动妄为都是人的后天本能之表现、决非合道之举。我们的体会是,只有秉承《道德经》“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为而弗恃”的玄德,慢慢体悟“无之以为用”、“弱也者道之用”、“莫若守于中”、“外其身而身存”、“无有入于无间”以及“反也者道之动”等精辟论述的含意,才能逐渐理解《太极拳论》中的许多道理,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的气势、“四两拨千斤”的微妙、不分阴阳的“双重”之病、“舍己从人”的高功夫、以及妄想妄动妄为等形式的“舍近求远”等等。

3.为道当日损,切勿妄求无

“无为无不为”历来是为道者和真正的太极拳习练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如何达到“无为”,却不是常人所能容易理解的。我等在修炼无为的过程中,也曾由于无知或者急于求成,走过“妄无”或“顽空”的弯路。庆幸的是,在反复研读和领悟《道德经》的过程中,终于从“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论述中受到启迪,并逐渐体会到了用“减法”、不用“加法”的益处。静桩或打坐都是求无为的修炼,要旨是通过“至虚”和“守静”,达到“归根”与“复命”。所谓归根,就是归于无极,于虚极静笃天人合一之中孕育生命的能量;所谓复命,就是萌发先天所具有的动势,于冥冥之中为能量的转移和变化创造条件。未曾习拳先练静桩功,道理原来在于此。

4.遂道行拳方能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太极拳,顾名思义应当是太极状态下的拳脚活动,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道之动透过形体与拳脚的演化。习练或演化太极拳的秘笈,可以用《道德经》中“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和“恒有欲以观其所缴”两句话来概括。前者是说,只有经过虚无的静功状态,才能生化出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明、才能积聚起“翻江倒海”般的能量和动势、才能建立起以天地为根的平衡。也唯其如此,才能够在推手时敢于“外其身”(即舍己)、有条件“用柔弱”、有缘由“守于中”。我们常常把修无极的过程比喻为“冰融化为水、水蒸发为汽、汽凝结为云”的转化过程。冰置于地上,自身不会移动,也不能影响其它物体;冰融化为水,水有流动的本能,且可以载舟;水蒸发为汽,汽会升腾,并可使物体浮起;汽凝结为云,云可弥合于天地之气(风),动而可将物体掀起。物理上虽然都是由水分子构成,但冰转化为云以后,不论是自身的能动性、敏感性还是与天地之气合一的潜力以及对其它物体的影响,显然都大大地改善了。由此,可以理解“炼体固精、炼精化气、炼气还神、炼神还虚”的玄眇和必要、理解至虚归无的玄眇和必要、理解太极功夫的所谓层次与高低。



“道法自然”,拳法也自然。虚极静笃归无之后,自然会产生如上所说的潜能和条件。接下来,自然也就会有无极而太极、动之则分(阴阳)、静之则合(虚)的转化,即所谓“恒有欲以观其所缴”。需要注意的是:(1)此时的动,是虚极静笃之后生出来的动(所谓“安以动之”),是阴阳相济的动(如水的流和云的涌),是能量的转移、转化或者发射。(2)动的触发起于瞬间的“有欲”,动的走向取决于阴阳转化的本能需要。(3)动的妙处在于“反也”,即所谓“将欲拾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

总之,只有“功遂身退”、遂道行拳,才能做到《太极拳论》所要求的舍己(外其身)不舍近(不丢中,不失衡,不丢天地之根),从人(用弱用柔)不求远(不“双重”,在破坏别人的平衡时不影响自己的平衡)。我们根据近几年的体悟,把无极状态称为静桩(无),把太极状态称为动桩(有),把无极状态的神明称为桩听(庄子称之为“神遇”),把太极状态的阴阳之动称为桩打(即收或放,化或发)。听,是在虚无之中冥测对方的平衡;打,是在陡然之间干扰或破坏对方的平衡。这样一来,便可做到常无间以瞬有,时刻不离桩,求势不求招,用虚不用实,听得自然也打得潇洒,并已开始逐渐体会到(peng)捋挤按皆是皆非是甚或无招胜有招的妙处。

5.尽性立命修之本,使不自持练所求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是不为大,不争(强),居弱守柔,知雄守雌。《道德经》的为人宗旨是“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修身齐家治国”。《道德经》的修炼讲求至虚、守静、归根、复命,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为而弗恃。《道德经》的玄眇在于“无之以为用”,“反也道之动”,“鱼不脱于渊”,和“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所有这些都启示我们,修道练拳应以尽性立命、强身健体作为追求的目的,推手切磋应以明理悟道、使对方“莫能自持”作为探索的境界。

  
  • 桃木夭夭
  • 发表于:2016/10/24 15:44:00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桃木夭夭
  • 发表于:2016/10/24 15:48:50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桃木夭夭
  • 发表于:2016/10/24 15:50:28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0)
(0)
  
  • 风轻云淡
  • 发表于:2016/10/24 20:39:23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张三丰老道创造的太极能流传至今,必有它的精华之处。
(0)
(0)
实事求是
  • 淡然
实名认证实名认证
  • 发表于:2016/10/25 9:34:52
  • 来自:湖北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如果只讲道,通俗易懂些,是不是更容易看
(0)
(0)
大国小民
大国小民: 李教授此文都是通过修炼大道太极来领悟老子而得出的,可不是些以文解字,泛泛而谈哟
  • 大国小民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6/10/25 10:39:17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根据近几年的体悟,把无极状态称为静桩(无),把太极状态称为动桩(有),把无极状态的神明称为桩听(庄子称之为“神遇”),把太极状态的阴阳之动称为桩打(即收或放,化或发)。听,是在虚无之中冥测对方的平衡;打,是在陡然之间干扰或破坏对方的平衡。
(0)
(0)
  • 优乐居装饰
  • 发表于:2016/10/29 11:42:14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怎么没人开武馆了啊?中国武术都快没有传人了
(0)
(0)
老糊涂
老糊涂: 都去练跆拳道,武术没人学,也没人教。
大国小民
大国小民: 回复 老糊涂:我现在在努力学,找到了名(明)啦
江夏最实惠装饰公司  18007158745 全新装修模式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