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小河边上的传说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8930
  • 回复:22
  • 发表于:2018/11/17 11:04:2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条蜿蜒的小河,在梦里静静地流过……”,小区里的大妈们又跳起了欢快的扇子舞,她们跳着舞,我在旁嚼着词,我和她们都是一群在小河边上长大的人,对曾滋养我们的小河心里总有一丝眷恋。好长时间没有回去看一看,听说原来的小河没了,带着想“和”的心情,带着看故人的心态,在一个晴朗的秋日,骑着电动车,去看一看那条曾无比熟悉的小河。


穿过车水马龙的金龙大街,越过长满荒草的山湖路,就在一刹那间,一个土生土长的人竟也找不到北。这里未来是一个全新的铁路货场。老远就听到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摧枯拉朽移山填海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以前的宁静安详已荡然无存。我是来看小河的。小河已改道,由弯变直。凭着新修的扶栏,走上新铺的步道,望着新植的护坡草皮,看着黄泥翻滚的河水,曾经的一池清水,小桥人家,鱼儿徜徉,曾经的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袅袅,一帧帧一幅幅在脑海中摇荡,心底顿起一股沧桑感,或欢喜,或落寞?小河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老去,又目睹一代又一代人的新生。逝去总是美好的,烦恼总留在现在。小河的身影已湮灭在这高起的楼群下,掩没在黄土中,这是它最后的归宿。

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念念过往,不惧将来。虽然已远离了小河,但还是想写一写小河边上那曾经的水,山,人,桥,还有更多的东西。这里有口口相传的巷议,也有无厘头的乡间俚语,也有个人的臆想和揣测。今天讲的故事,说不定是明天的传说呢?总怕被人遗忘了,就想为后人留下关于小河边上的只言片语吧。

人已去,青山在,只是小河故道改;高楼起,车马疾,嗟叹世间变化快。



来自手机版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18 19:59:21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河。小时候问奶奶:为么斯门口的小河是“弯的股就”的而不是直的?奶奶说:小河是一条龙从门口路过扭出来的。“那龙不在天上飞来飞去呀?!”,“龙飞累了也会在地上来玩一哈撒”,那时对奶奶的话深信不疑。长大后才知道,比小河大得多的长江也是弯的,世界上所有河流都是弯的。神话传说都是美好的。小河的弯曲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亿万年自西向东不停地向下流淌,不断地克服地表的阻力不停地冲刷两岸的结果。小河起源于107国道的黄金桥,流经土家湾,游家畈,陈叶湾,王篓子湾,罗家湾,周家坊,铁匠湾,杨竹林湾,农家嘴,最后到汤逊湖。它宽的地方有三十多米,窄的地方只有五六米,在有的地方迂回呈“8”字形,上游地势高水流急,下游则平缓许多,蜿蜒婉转,从没停歇。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18 20:51:26
  • 来自:湖北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人,人到小河边的历史要更短,开始都是零星地住在上游地势高的地方。人们常把最早来的人叫“板材户”(意思跟土著人差不多),根据族谱和口传考证,上游的游姓,王姓,邹姓族群应该是来得最早的一批,据说是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些人的后代说的口音都与本地纸坊的口音同化,而下游的许多像杨姓,刘姓都还保留着鄂城新洲的口音,还有一些大悟,汉川,团风口音的族群,他们来到这里应该较晚,两百年左右(据说都是挑着箩筐逃难而来)。这些先民们来到小河边,筑堤垦田,建屋修圈,用辛勤劳作,在小河边逐渐扎下根来,开启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
  
江夏大V江夏大V
  • 发表于:2018/11/19 11:40:14
  • 来自:湖北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一遍,满是乡愁。
风之子
风之子: 昨晚写的板凳一直端不出来,看来历史不好写啊[img]https://img.pccoo.cnbbs/Emotions/sys/14.gif[/img],乡愁,到底是么斯咧[img]https://img.pccoo.cnbbs/Emotions/sys/16.gif[/img]
2018-11-19 18:48:23 回复
全凭好玩!
  
  • ............
  • 发表于:2018/11/19 19:58:51
  • 来自:湖北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现代文明进程势不可挡、前所未有,概以“事物总是瞬息变化着”、“有利必有弊”图以安慰,然白鳍豚的消失例证应该警醒以征服者姿态改造利用自然的人类。          
       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敬畏自然是得永恒、得和谐,不应该进化为无爱的“外星人”那样的智能机器。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19 20:42:04
  • 来自:湖北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嗯,春天想听克马叫,夏夜不见萤火摇,秋空少现北雁归,冬季难觅雪花飘。现在天空要是能够湛蓝个一两天都要在论坛里炫上一番,这在三十年前是很常见的呀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19 21:13:01
  • 来自:湖北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桥。小河上肯定要有桥,不过早年间的桥都是用几个长木捆扎成的木桥,这种桥很容易被大水冲毁。听岳父讲,河上最早的石头桥叫胡家桥,是清光绪二十三年由一百二十六位有钱人捐资修建的石拱桥,建桥的大块石料都是用船从下游运上来,桥历经多次大的洪水冲洗都没垮。后来这桥在上世纪六十年拆了把材料转到下游平缓处重新建了一座新桥,在原来的老桥处留下几块大长条石搭了一座简易便桥,当年我到邢远长读初中时总要走这座便桥,和爱人孩子回她娘家也是走的这座小桥。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20 19:13:42
  • 来自:湖北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垱。在农村里的地名称谓里,有畈,湾,坊,岭,还有垱。在我们这里就流传一个好几辈人的故事:百家垱。听老辈人讲,百家垱有着一百户人家,住在小河边的纱帽山下,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么多人住的地方成了一片废墟。我循着老人们指点位置去看了多次,在纱帽山下的一片开阔平地上,一些青砖,条石,瓦砾堆砌在地埂上,在一些残存地石上写着“詹家地界”字样,而且在湾里的一些河塘,用碑石搭起的埠上也有许多明嘉靖,万历年间立下的詹姓人的立碑痕迹,老人们还说这里曾有个姓詹的大财主,家境殷实,很有名气,08年纱帽山下的个体采石户曾把他的坟给挖出来,至于什么宝贝之类的传言曾沸腾了一阵子。据此推断,百家垱应该是一个詹姓大家族群聚地,可为什么会突然间成为一片废墟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并且这周围一个姓詹的人家都没有。这样的传说看似很无厘头,但能传那么久不会全是空穴来风吧?要知道,在旧时乱世社会,战争,饥饿,瘟疫都可能顷刻间毁掉一处村庄,人们要么选择举家外逃,要么满门绝户。今天的金龙大道正好从废墟上经过,谁曾想车轮滚滚之下竟还有过这样一个旧村落。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20 19:40:29
  • 来自:湖北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碑。小河边还有地名叫“碑石畈”,我家在那里曾有两块地。这个地名来自一块硕大的青石墓碑,重量足有一吨,它斜躺在河边的一块坡地上,由于长年的河水冲刷,日晒夜露,上面的字迹模糊难辨,老人们也说不出它是什么时候的碑,只说是二十多人扎担架抬到河边的。我们几个晚生后辈都为碑的来源冥思苦想过,曾想办法把上面的字拓刻过许多回,但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原因,只知道这是块明朝的墓碑。有了百度之后,才知道墓碑的主人是明朝的一位“中宪大夫”(繁写的宪曾难倒我们),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听长,难怪人们说墓主不是达官显贵,就是富商巨贾。墓室在小河改道中终显出来,原来距碑石不远,腐朽的棺椁在挖机的利齿下散落一地,或许早在前期就被毁掉,前世的一时显赫,后世的凄凉凋零。世间万物,都经不住岁月时光的摧残,慢慢会被后人忽视遗忘,历史有时就是这样。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21 10:35:56
  • 来自:湖北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乌木。小河里会有乌木吗?这次在距主河道十多米的地方挖出漆黑带皮的木头,还有脉络纹理清晰的树叶,树皮燃烧如蚊香,慢且灰烬呈黄色,这符合乌木的特点。这个话题也许没有什意思,乌木在今天不是稀罕之物,联投广场旁长江艺术馆前多的去了。我想说的是,这些木头至少说明小河曾改过道,以前河边曾是一片茂密的参天大树,这里或曾发生过地震或者大的泥石流,今天的人类用现代工具把深埋地下的树木重新挖出地面,来供我一番暇想和谈资。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21 15:29:07
  • 来自:湖北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水车。水车是旧时庄稼人必不可少的农具,在小时曾见到大人们使用它,几个人用手来往推拉,把水从渠里引灌到田里,个个汗流浃背。老人们说在更早的时候,小河边有许多脚踏式水车,往往是好几家人合起来用,互相帮忙,把河水引到田里,往往要翻几次坝,那时的庄稼人吃点粮食可真不容易。解放后,自从有了电力,在河岸边建了好多抽水机台,这种古老的灌溉工具就再也没见到过。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8/11/21 15:38:13
  • 来自:湖北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关于姻亲。旧时由于交通工具落后,信息闭塞,男婚女嫁基本上采取就近的方式,一般超出二十里就算是远嫁,小河边的姻亲大多都是这样。在人们的日常闲谈中,经常扯起老亲的话题,像我家就有许多诸如姑奶奶,表叔,表舅的住在河两边,我也是这种近地姻缘中的一个。小河就像一条婚姻的纽带。
  • 海风
  • 发表于:2018/11/23 23:29:05
  • 来自:湖北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种乡土气息浓厚的美文,重拾逝去的历史,留住成长的记忆,年岁越大越显珍贵。
风之子
风之子: 谢谢,生活的经历和观察促使我写这些东西,难忘故乡的原风景,此情可待成追忆,旧时小河已惘然。
2018-11-24 19:27:01 回复
  • 海风
  • 发表于:2018/11/23 23:46:55
  • 来自:湖北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重拾逝去的历史,追寻成长的印记。虽然很多故乡环境巨变、物是人非,但记忆中的美好总能不经意地温暖或近或远漂泊的心,很喜欢这篇美文。
风之子
风之子: 赞美的话令人心醉,批评的语使人蹙眉(关于山的一篇始终没有发出来)。世物总在变幻。青山常在,水亦长流,发帖只是希望曾经一池清水的小河不要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排污池。
2018-11-24 19:32:40 回复
  • 白龙仙子
  • 发表于:2018/11/24 20:02:52
  • 来自:湖北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呵!对你这“我只能感慨;你这前后里外的内容与内涵”倒是概括得;挺广括,又很“高大上”的。
风之子
风之子: 呵呵,本来睡着了滴……,白龙仙子的半头话“韵”了半天子,看懂了就好。几闪有空在一起喝杯茶[img]https://img.pccoo.cnbbs/Emotions/sys/48.gif[/img]
2018-11-24 20:30:31 回复
思想当向正(确)义的方向进取
信仰:是人就要做人事
素质:是人就要与邪恶抗争
  • 风之子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9/1/25 6:59:06
  • 来自:本机地址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前几个月,有个曾在归善园公墓工作的人向我打听那块墓碑的下落,许诺只要告诉碑的具体位置就给一千块钱,我反问他找碑作何用?他回答说有位有钱的主想把碑身重新打磨,刻上新碑文,当时没理那茬。出去两月后,昨晚他又找上门,再加一千块钱,这不是钱的事,这是做人底线的问题,这种乌龟心思不要再想。我真的知道那座墓碑在哪,修四环线时拖来的打桩黄泥浆早已把碑没在几米深的泥土之下,那是它最好的归处。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