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他还是个孩子,一定不要放过他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37588
  • 回复:3
  • 发表于:2019/5/10 15:45:1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5月8日,北京某个书店内,一个孩子指着鼻子辱骂工作人员,并威胁道:“你管我,你信不信我抽你?投诉你。”在孩子被疑似其家长拉开过程中,孩子依然不依不饶的说:“啊?信不信?啊?”




视频拍摄者称“孩子跟外教学习过程中特别大声的念英文,因为大家在书店看书都很安静,因此工作人员善意的提醒:‘我怕您影响别人看书了’”,随后便出现了视频的一幕。


评论中,点赞最多的是“孩子你这样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别理他们,孩子就这样保持下去!”
 

《夏洛特烦恼》里面袁华说过这么一句话——让一个人毁灭之前,必须先让其膨胀。

显然,相较于之前将孩子此种行为归为教育的失败,大众已经失去了奢望这个孩子变善的耐心了。转而希望孩子“坚持自我”,因为大众默契的达成了共识——他以后有法律收拾。

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现在正相反,仓廪实而失礼节。为什么一个孩子可以大放厥词要抽一个跟她母亲同龄的人?为什么一个孩子没有丝毫的敬畏心对待长者?此类的问句还有很多。不多舌。

我觉得可以从《我们的孩子》这本书中寻得答案,虽然书中写的是美国,但书中分析的也是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每一章皆用不同的故事对比(工人阶级家庭vs中上阶级家庭),在对比中揭示了经济隔离、阶级隔离、种族隔离、居住隔离、学校隔离等残酷的现实,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留给个人努力的空间越来越少,关于教育与阶层固化这一突然在中国兴起的热点话题的深度研究,读此书胜过读百篇公号文。

事件的起因在于孩子感觉自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被冒犯了,小孩之所以学习英语,是他们父母的深谋远虑在孩子教育上做投资,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文化素养,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以后能取得成功。别忘了一点,能有能力这么做的,起码是中上阶级的家庭。所以说到底,孩子的教育,拼的就是父母。


我想大家气愤的不只是因为孩子的无理,还有疑似其母的纵容。视频中戴口罩的女士疑似孩子的家长一边安抚孩子,一边对满脸微笑、不急不恼的工作人员说:“他还是个孩子,你别搭理他,你忙你的。”

对,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多么万能啊!对,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一定不要放过他。

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投资占比非常大,然而这也是个无奈,曾经跟大舅子闲聊,对于孩子教育,他显得非常无奈,他说,我们没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但是孩子大了后会不自觉的与周围家境较好的同学对比,这种失落感又反过来促使我不停的想办法赚取,但是我能力也不够,我觉得我跳不出这种死循环!

电影《卡萨布兰卡》的导演迈克尔·柯蒂斯说:“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孩子的气质里,又藏着什么呢?

药家鑫是音乐学院钢琴10级的高材生,当年他把张妙撞到后,不赶紧救人,反而连捅她八刀致其死亡。有记者采访张妙的父亲,他如是哭诉“都是知识分子,为何那样心狠?”我认为视频中的孩子与家长都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越有知识,越心狠。

家长的和稀泥,不仅助长了孩子嚣张的气焰,更是浪费了一次帮助孩子走上正道的机会。

《论语》里面孔子的孔门四科中这样写到人学习的顺序——“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即人先得有德行,方能继续下一步的修学。德行代表人的本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言语,指的是我们待人接物的能力,也就是要落实“五伦”的关系,政事,就是要我们落实《弟子规》的内容。最后才是文学!写到这,我想《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身体力行的落实德行,便去学习文学知识,这样只会徒增浮躁,虚华,这样能成什么人,成什么才?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走向九十
  • 发表于:2019/5/17 15:38:49
  • 来自:湖北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显示全部
当下社会的确需要大力加强文明礼貌教育!特别是孩子!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