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争来的教育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61939
  • 回复:0
  • 发表于:2019/7/5 16:51:2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正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社会领域中,哪两个点最容易引发争议?无非是医疗与教育,这两个东西都没法完全交给市场去解决,因为人的生命与人的前途,是没有丝毫弹性的,患者与受教育者基本没有议价能力,也容不得“试错”。这家医院把你治死了,你没法复活去另一家医院再治孩子人生履历也只有一次,学好学不好,都只有一次机会。

教育,并不是哪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难题,没有哪个国家说自己已经打造出了完美的教育系统,打包票让每个受教育者都成为精英、实现每一个梦想
 









所以,在江夏东湖路小学,在中国,每当幼儿园、小学的招生简章一公布,你会看到家长通宵在学校门口排成长队,他们自备小板凳、折椅,有的甚至直接席地而睡……种种行为只为领取第二天早上才发放的报名序号,给孩子报上名。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然而有很多种原因,小孩就是进不了学校,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无疑就是年龄了。

831日好似一个筛子,出生日期在这之前的孩子,可以畅通无阻,反之则禁止通行,你小孩出生得晚,公办的学校你就是上不了。除非……

有一本书叫《异类》,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在于:英超球员的注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

这种标准转嫁到入学的孩子身上,会出现这种情况:831号之后出生的,不满3岁的小孩子,想上公立幼儿园,就只能再等一年;一年之差,孩子以后的职业生涯或许也多了变数。

香港TVB有个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它真实的记录了香港父母的众生相。
 

香港的名校喜欢接收一月出生的孩子,这部片子真实记录了在全民精英教育的大环境下,香港父母想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赢在子宫里,甚至赢在射前。

国家在鼓励生二胎,很多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

现实的教育体系不改革,各种摆在眼前的问题接踵而至,促使了一件又一件家长为孩子入学排队抢号的发生,说大一点就是国家的教育体系面临着必须改革的境地,公办学校的教学资源跟不上,私立的学费又如此昂贵,还要提倡二胎,孩子生下来读书都是问题,怎么生?

好不容易挤进了名校,还不够,还得比拼才艺。

我上那会儿就呼吁素质教育”“减负

在我看来,参加各种培训班唱歌跳舞画画、钢琴等。

这就是应试教育以外的素质教育

可是到现在,看着孩子们拖着背不动的书包,做作业到凌晨,好不容易有的休息日被各种兴趣班占据,再来说“减负”,略有讽刺。

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似乎变得更加功利了,教育似乎变成了一种投资。

投资讲究什么?讲究回报。

素质考核从幼升小就开始了,考核从考查学生本身延伸到了考核家长能力,再覆盖到考察家庭经济实力

试想一下,没有经济实力,你拿什么去报名培训班?你拿什么去上私立学校?拿爱吗?

在这种全体疯癫的教育环境下,很多人已经忘了教育是为了什么。

大人们只是把成年人的战场移植到了孩子身上。

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和社会选拔,或者说社会淘汰,紧密捆绑在了一起。

势要比出一个高低贵贱。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不是一句戏言,这正在真实上演中。

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如今一些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和英语。而单单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

而对于孩子而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们也鲜少思考,也懒得去思考。

在他们看来,学习不是学习本身,学习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一种比拼

龙应台在她的《亲爱的安德烈》里写给儿子安德烈这样一段话:

「孩子,我让你读书用功,

不是为了让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希望你在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了意义,

你就有了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

给你快乐。」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为了获得思考的能力,而这使人有尊严、有价值、有满足感。

如果义务教育,都得靠关系,拼经济,谈何尊严?谈何价值?谈何满足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