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至少生个孩子吧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5957
  • 回复:2
  • 发表于:2021/2/27 17:16:5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与一些老同学聚会,但凡遇到已婚的,“生孩子了没?”便成了同“吃饭了吗?”一样的,用来表示关切的问候用语。

饭,作为一个人维持其机体正常运转的必需品,短期不吃无碍,可如果长期不进食,那是会付出生命代价的。

以“非暴力不合作”出名的甘地,被阿三奉为神灵。靠着一手绝食的独创技能,搞得英国人无所适从,于间接中也促成了印度的独立。

所以,问一个人吃饭了没有,是代表着对他(她)的重视。其言外之意是——如果没吃——可以在我这里吃点。

同样的,问同学有没有孩子,也是出于关心其身后事的泛泛之谈。

大家能从很多新闻里了解到日韩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低下的报道——他们的年轻人不愿意生娃了。

在我们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中国人的生育率也没有如专家预期的那样涨势迅猛。

原来,我们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生孩子了。

综合来看,敢生孩子,且多于或等于2个的,大部分是养育成本低的底层,和资产雄厚的富裕阶层,而占据国家人数最多的中产和伪中产们却知易行难。

当然,这里面也有敢于生二胎的真猛士,在下便是其中之一!

不敢生,原因众多,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教育,就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它还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信息不发达的乡镇里,人与人的比较都来自目之所及的周边,像财富积累、孩子的成绩等,即便与别人有差异,但差距皆在家长和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

要记住,攀比这玩意,几乎都发生在同一阶级里,就是在一个水平领域,即“实力”相仿之间。

你年收入不足十万,是不会自取其辱地要和马云比财富的。

而在互联网时代,什么都过于透明化了,各种信息无不在告诉你一个事实——人的命运在活着的时候极不平等。

况且,生孩子宛如一笔投资。投资就需要抑制消费,原来规划好出去旅的游要取消,原来准备买的电子产品得放弃,原来攒的钱得拿出来交给培训班……

那何必让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让孩子生下来遭罪呢?

在中国谈利己主义,往往让人联想到自私、贪婪,继而总结成坏。

实际上,我们的文化长期忽视个体利益,极端时期,还有人民公社大锅饭这种玩意儿。

因此,在过去那种文化体制下,“我”要始终居于次位。凡事如果只考虑自己,是会人人喊打的,是要被批斗的。

而在现在,西方社会那种个人大于家庭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我活着是为了自己——我为什么要满足父母想抱孙子的意愿?

凡事都要以先满足我的需求为首位!

姜文都说了,站着把钱挣了,不寒碜;那这些不要孩子的人,做个利己主义者也自然不寒碜了。

放在以前,别人如果说你是个废物,你会勃然大怒,甚至想跟他干架。末了,你会暗暗努力,做出些成绩,想着有朝一日打脸对方。

如今,在诸如

你的努力在门第面前不堪一击;

奋斗一生也不及别人的起点;

等观念的冲击下,

我们从“你是个废物”中,自我解嘲了——对,我就是个废物(开心脸)。

 


人对生理上的痛苦承受能力其实很强,但是对这种精神上的无助和失去控制力的感觉感到很痛苦。

既然我从出生就定型了,那我还奋斗个什么劲?

社会越是发展,这种替未来的担忧就越频繁,做生孩子的决定就越难。

在古代,十四五岁就是父亲、母亲了;在如今,二十多岁的女孩刚毕业,如果没有谈朋友,再工作几年,直接到了二十大几、三十多岁了;

届时如果恰好遇到了心仪的对方,也结了婚,那她会更加慎重地考虑要不要孩子(这个年龄是事业的上升期),你如果四十多岁要生孩子,你自己压力就更大了,说不定周围的人还会劝你别冲动,因为高龄产妇生孩子很危险。

那生孩子的意义在哪?

是“传宗接代”,还是“养儿防老”,亦或是其他?

我爸有兄妹5人,他排行老大。

在他出生的60年代,尽管在物资匮乏的农村,一个家庭生5个孩子也只能算是平均值。

在社会治安覆盖面不广、武力值本位的乡里,成员多的家庭在村里显然更有威慑力、更不易被其他人欺负。

在村里,如果某个家庭与跟其他家庭发生了矛盾,那么家庭成员多的一方显然更有气势,如果打架,赢面也更大。

其次,不同的年代,人有着他们隶属于那个年代自己的活法与幸福感。

新世纪出生的孩子,很难理解过去人那种幸福,就像我儿子无法理解我当小孩那会,拿方便面佐料泡水喝的开心。

我爸妈那代人,尽管穷,生育率反而高得离谱。也是因为大家知道自己穷,但是周围人跟自己都差不多,因此他们不觉得自己穷的时候,就不那么穷。

都在说“养儿防老”,我爸却明确说他不指望,不需要我以后给他养老;作为传承,我也对我还未满5岁的儿子说过同样的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常被人理解为——没有后代是不孝的表现。

其实,它的本意应该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是其中之一。

在大众的普世观念下,对于年老的父母,孩子如果不把他们接到一起住,不赡养他们,而是将他们送去福利院,就是不孝。

对我而言,我反倒觉得我以后的归宿一定是养老院——我秃着顶,精神矍铄地坐在长椅上,望着眼前的夕阳……

倒不是说我提前就预判了我儿子的德行,我只是觉得生孩子的目的不是投资的回报后置。

养儿防老,百科这样解释

“养老是人们通过养育儿女解决在老年阶段的经济和生活有所依靠问题的一种传统的养老观念。产生这种观念的直接原因是老人赡养问题得不到社会的解决,而必须通过家庭自身来解决。”

它的前提应该是孩子的自愿,而不是强迫。

孩子的存在,本身是一种威慑。

设想一下,其他老人或者护工会怎样对待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老人?

在养老院,护工不是为了老人负责,是为了老人的孩子负责。

所以,假如我以后在养老院,跟某个老头闹矛盾,他觉得我比较瘦,想跟我干架,护工则会因为忌惮我还有儿子这点来拉架。

所以要二胎,其实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就是现在在有父母兜底的情况下,希望我儿子以后能有个伴,百年之后,他们两兄妹(或者兄弟)过年了,还可以走动走动。

另外一点,就是向这个世界证明,我曾经存在过。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的子孙后代翻阅族谱,指着我的名字,会对他们的后代说道:

看,这是我们的祖宗!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晓无双
  • 发表于:2021/2/28 18:03:58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水准不进不退,看着不累!
书华林
2021-03-01 08:45:14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