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清明祭祖丨做给自己看的持续性遥念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6339
  • 回复:3
  • 发表于:2021/3/31 11:10:3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鉴于清明假期不佳的天气状况,我和父亲一合计,于上个星期天去老家提前祭了祖。

清明祭扫,不限于特定的时日,就好比清明节经常不定出现在4日或5日一般。

习惯强而有力,它一旦养成,便能指引着人做出一系列的行为举止!

因此,每年在临近清明的这段时间,我与父亲都会习惯性地重回林家的坟山,用诸如插花、烧纸钱、上香、磕头、放鞭炮的方式,向已逝亲人寄托着哀思。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与周围的野花盛开、绿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坟墓旁杂草的疯长。

在祖坟里长眠亲人中,他们当初与世界告别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土葬,有的则是火葬。

爷爷生前曾同父亲讲,自家祖坟旁有个湖南人的坟茔,于是每年祭祖,父亲总会顺带着给没有后代的他洒上些纸钱。

人口剧增,土地存量却有限的现代社会,如何更好的平衡土地和人口的关系,尽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盛行于印度教、佛教的火葬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尽管与传统儒家观念相悖,但在政策的强压下,大家也还是逐渐接受了火葬这种处理逝者的方式,而谈及火葬,有一样东西却是绕不开的——骨灰盒。

中国人忌惮死亡,所以骨灰盒一般不会去提前准备。因为它代表着晦气,代表着可怖。

可一旦有亲人离世了,中国人又最讲究体面。于是,在殡仪馆内,面对工作人员售卖的动辄几千上万块钱的骨灰盒,有的人还是会狠下心去购买。

而这些用来盛放亲人骨灰的盒子,其成本可能不足百元。

古人认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因此,对于丧葬之事,大家看得非常重,处理起来也格外注意,因为在传统丧葬观念下,“重敛厚葬”是孝道的表现形式之一。

人表达悲伤或者哀思的方式有很多,它因人而异,它本身也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有的人会呕吐,有的人会面无表情,有的人还会放肆大笑……

这些外显构成的表象,在亲戚或者旁人眼里,成了判断一个人孝顺与否的依据。

不哭就是没良心,不买贵重的骨灰盒就是不孝!

在大笔花钱、风光大葬才能彰显孝道的渲染下,圭臬由此诞生。

一些现实生活拮据的家庭,他们甘愿被割韭菜,是因为亲人的离世,使得他们悲伤过度,进而智商宕机了吗?当然不是。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花钱,在心里上,多少可以弥补他们对逝者的亏欠,从而让自己更加心安;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亲戚外人面前支楞起来。

尽管大家都知道,尊重逝者,应该是心理层面的,而不是做给外人看的。

但是对于没有强大心理承受力的人来说,他不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无视大众普遍的“厚葬”做法。

毕竟,对于还要在现世生活的他们而言,社会性的死亡是不能接受的。

那些在农村没有土地、或者不愿意死后葬在祖坟的人,他们最后的归宿应该是骨灰的一部分被放在骨灰盒里,然后于某个XX山公墓的某个角落,注视着这个世界。

也许“重敛厚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体现孝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理念的转变,这种在人死后的尽孝方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当人死后,人间的一切都与逝者无关了。他(她)如何能感知到丧礼的隆重?

生前不尽孝,死后大操大办,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尽孝。

它如同那些内心戏不足,单靠挤眉弄眼表现演技的演员一般,令人尴尬。

祖坟里埋葬的有我的祖父、祖母,还有我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他们的子孙后代很多,我与父亲只是其中的一支。

我看那褪色的插花熟悉!我看那鞭炮的残屑也熟悉!

怎么就没有一些陌生的祭品呢?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木石
  • 发表于:2021/4/3 13:02:53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选地花费了很大的功夫,还用了推土机,还请了人,每次清明去扫墓,我们都会说当时这块风水宝地还是选的好,视野辽阔。可是想来其实人都走了,虽然我们也不知道人死后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灵魂,大概是感受不到风水宝地的好的。这就是我们安慰自己的方式。最重要的还是生前的陪伴吧,像我叔叔,以前一年才回两三次老家,现在半个月回一次,陪我奶奶。有时候真的只有人不在了你才会察觉一些被忽略的事,没有做好的事。
  
  • 风之子
  • 发表于:2021/4/3 21:29:59
  • 来自:亚太地区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人生短短几十年,会看到多少人去,又会看到多少人来。清明作为一种提示,告诉我们是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祭祀先祖为虚,孝敬父母为实
书华林
2021-04-06 08:39:59 回复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