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古驿道上的桥——灵港桥

  • 生如夏花
楼主回复
  • 阅读:739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4/20 10:26:2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偶然间逛江夏博物馆

看到馆内复刻版的灵港桥

让我激动了好久

没有想初入学堂时的我

每天走过的桥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且陈列进了博物馆








曾经无数次的从桥上走过

却从未驻足观赏过桥边的风景

我在心里就盘算着

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观赏一下古桥

终于等到机会出发了



灵港桥





灵港桥位于纸坊街宁港社区林港村灵港桥湾东北部灵港河上,从纸坊出发,驾车2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桥上。




桥边看起来最久远碑文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灵港桥,武昌县人民政府九零年立”,在江夏区还是武昌县的时候此桥就已纳入为文物保护单位了。




1999年及2015年区文物管理所对此桥进行了维修,并且发现了历次维修碑刻八块,其中有一块康熙十七年所刻记修桥都系雷化龙。据记载算来,古桥距今已有343年。




现在从侧面看桥面的拱形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路过的小车司机都会减速行驶,因为桥拱对于小轿车而言,还是有刮伤底盘的风险。




曾经这桥是武汉到咸宁的古驿道,当时很是繁华,街上两侧都是做生意的,如今显然冷清了许多。

但桥上不时有行人车辆经过,桥下有附近的村民往来清洗物件。桥与生活融为一体,毫无穿越百年的违和感。







站在桥边我想起,桥在没有维修之前两侧是没有护栏的,那时下大暴雨的时候,河水会没过桥面,从这里上学的孩子都是大的背着小的过去。那时我们是一个村子的孩子约着一起放下学,不需要家长接送。




“这是我家的门口,你不准过。”记得住在桥边的这户人家有两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当年总会调皮拿着竹竿挡在桥前。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二十多年。随着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适龄儿童的减少,灵港桥附近的绿水小学也合并后不复存在了。







桥边的风景

绿水小学



小学旧址离灵港桥不过几百米的距离,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学校的大门口。




只见野草在院墙头已经深深扎根,油漆全部剥落锈蚀的大铁门,门上的绿水小学四个大字早已不见踪迹。

值得庆幸的是,大门口的锁只是挂着的装饰,让我有了推门而入的机会。




步入其中,展现在眼前的也是一片荒芜的景象。操场中间的升旗台早已不见了踪影,只有教学楼孤寂地伫立在一旁。










从草地里扒出一条路走到教学楼下,还可以看到老师办公室与班级的门牌。







红色木门的锁扣还是当年的模样,推开那扇门,让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回到了小时候。




黑板上的内容,让我仿佛昨天还坐在这里跟着老师一起大声朗读学着a、o、e、an、en、un……







教室前面的黑板是用来上课的,后面的则是每期更新的黑板报。我猜黑板上这个被表扬的小朋友已经也成年了,这画小人的手法,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能做到如出一辙也是默契了。




那个种了菠萝每天上放学我都要去看一眼的植物园。现在只能站在二楼看到它的牌子,其它的都被植物占领,再无下脚之处。




这个学校从哪一年成立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大概98年左右它就与其它学校合并了。







“大兴安岭,雪花飞舞。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90年代,乡村的清晨是在伴随着朗朗书声中苏醒过来的。




学校门口以前的商店。




学校门口的榨坊,以前每次路过都可以闻到芝麻、花生、油菜籽各种油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浪潮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被推着一直前行,曾经以为走不出去的日子,现在都回不去了。

一座桥、一个消失的学校,偶尔停下来看一看走过的路,不管好的或是坏的都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