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338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4/28 11:19:35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几年上映了一部网络电影,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讲的是东汉年间,戊己校尉耿恭与手下的几百名士兵们一起,在疏勒城长时间地拼死抵抗匈奴,待到东汉朝廷的援军到来解了围之后,这群人里的大部分人都已战死,将士也减至26人,而这26个人中也只有一半的人活着过了玉门关的故事。

耿恭他们在抵御匈奴进攻期间,被对方切断水源,为了活下去,他们只得“笮马粪汁而饮之”。没有吃的,他们就“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即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




长时间的对峙依然久攻不下,匈奴方觉得这样耗下去没有意义,于是他们想招降耿恭,于是他们想派出使者进城和耿恭谈判。

耿恭答应了对方的提议,可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耿恭依然拒绝投降,并当着匈奴人的面杀了使者,还把使者的肉烤了与其他士兵分食之。

几百年后,南宋的岳飞在他的《满江红·写怀》里这样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正是引用上面这个典故。

其实当时的东汉朝堂上,关于救不救耿恭他们,是存在很大分歧的。以司空第五伦为首的反对救援的人认为,消息从疏勒城传回洛阳,已过了几个月,按照经验,这批人估计早就殉国了。所以再派兵去支援,是在做无用功,是没必要的事情。

而以鲍昱为首的支持救援的人则认为,“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是的,正是朝廷派耿恭他们去戍边,可他们处于危难之际的时候,朝廷如果放弃救他们,那么以后匈奴再犯,谁还会去为国征战呢?




这个事件是个正例,反例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和萧规,他们当时在烽燧堡之战中奋勇杀敌,可最终也没等来援兵,最后只有9人活了下来。这批活下来的人中的一些,在都城长安没有得到如耿恭他们的荣誉和赞美,却因为其他的诸如房子被强拆等问题而身死。

于是,在剧集里,活下来的人中的萧规,后改名为龙波,与突厥一起反起朝廷来,其中还有9人中的闻无忌的女儿闻染。

十一年前的湄公河惨案,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最后主犯糯康被引渡到我们国家判了死刑。这其实也在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国家综合实力上升的当下,对于那些胆敢伤害我们国人的势力,国家是不能坐视不管的。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所以,强虏跳梁,虽远必诛;勇士效节,虽远必救。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