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不被大风吹倒,也要看风大不大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3454
  • 回复:0
  • 发表于:2022/5/6 15:51:3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前年的青年节,B站推出了一个叫《后浪》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展示新时代的一小部分青年人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


说是一小部分,其实还是用了夸大的修辞手法。因为很多网友在看罢视频后达成了一个共识——视频里的青年代表不了我们。

他们潜水、玩赛车、跳伞……真可谓入地又上天!视频里何冰用话剧演员特有的感染力讲述着一连串让人血脉喷张的台词: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们热爱的,就是你们的生活。

可以这么说,视频的镜头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些平凡的青年,忽略掉了那些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他们去『选择热爱』的权利。

所以,视频虽然广泛传播,但是褒贬却不一。

今年,B站似乎学机灵了。他们请来了莫言,并通过他的口,讲述了他给年轻朋友们写的一封信——《不被大风吹倒》。

在信中,莫言讲了网友问他的一个问题: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对此,莫言表示他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他分享了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一个是他在幼年时期辍学后,会利用放牛,睡觉前的时间来阅读《新华字典》,这也使得他认识了很多汉字。

另一个故事则是说他幼年时期跟爷爷一同割草回家,在路上遇到骤然而起的狂风时的经历:

我看到爷爷双手撰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


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的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故事其实很普通,但是足够触动一小部分人的心,因为昔日的辍学少年,如今却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莫言,他的视角聚集在了过去,在那个贫富差距还没有如此巨大的过去,在那个个人的选择权利还没因身份受限的过去。

第二个故事其实跟《老人与海》的情节很相似,好多天都没有钓到鱼,所以老人独自去到深海,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经过几番艰苦搏斗和角逐,老人也制服了大马林鱼。可是在归途中,马林鱼却屡遭鲨鱼袭击。老人一次次奋起反抗赶走鲨鱼。可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带回了一副鱼的骨架。

莫言的爷爷是与狂风对峙,他最后的战利品是仅剩的一颗草;老人是与鲨鱼搏斗,最后的战利品是一副鱼的骨架。

很多人不禁会发出跟莫言一样的疑问——莫言的爷爷和老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如果以结果为判断标准,那么他们无疑是失败的。毕竟折腾了那么久,战果却如此不堪。

可如果以过程来看,两人都是值得称赞的。正如老人所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但有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跟我一样,看罢了这个视频,觉得总是少了些触动心灵的东西,他就好比一剂被反复加水稀释过后的鸡汤,虽然舀上来的分量很足,但是营养价值几乎为零。

再回到最开始的结论上来,为什么说请莫言是机智的做法,因为莫言的身份加上他讲的故事,让你找不到可以去贬低这个故事想表达的“道阻且长,行之将至”的点。

而且这个故事讲出来了,其产生的效果几乎聊胜于无。颇有一种我们读书时候写的父母背着生病的我们去看病的那种自我感动的意味。

那为什么B站还要弄这么一出呢,因为它形成了风格,好比男人到了适当的年纪就会长出喉结,好比大年三十春晚必播一样(虽然它一年不如一年)。

这样做的目的,无他,就是为了持续产生影响力,影响力的一个产生要素就是刷存在感。


不被大风吹倒,在于你根据经验判断得出这个风你抗得住,可如果你明知自己会被吹走,那再去硬顶,无疑是得不偿失。

有的时候,借某个时间节点,发布一些“有意义”的视频,去喊口号,去大谈梦想,其实意义真的不大。往往是内容感动了制作团队,却感动不了别人,因为你只是阐述了故事本身,却把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给了别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