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清流不清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1471
  • 回复:0
  • 发表于:2022/5/18 17:08:29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南明的存在感极低,以至于我们追溯历史的朝代,往往会说上个北宋、南宋,却不会说北明、南明,南明不被后人认可,有很多的原因,有他们想偏安一隅的动机,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南明弘光朝廷内部打一开始便不团结。

相比于南宋一些名将的积极抗金,南明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却打一开始就跟上层有着同样的绥靖主义,最离谱的,还是他们居然妄想通过联合清军以达到抗击李自成大顺军的目的。学到了宋朝的精髓了属于是。




可他们忘了,他们理想中那个“美丽”的大清,可不是个只要钱不要地的主。对于清军而言,他们的想法用星爷电影里豹头的话来说就是:“我全都要。”

古代皇帝的继承制度,讲究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崇祯在北京煤山上自缢身亡后,他的儿子朱慈烺后来玩了个失踪,既然找不到太子,就来个弟及吧,于是以马士英为首的一伙人一合计,就迎立了朱由崧为帝,因为他是万历最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的唯一儿子。

但这涉及到了东林党人的利益,因为当初就是清流们的各种上书,才导致了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最后光宗朱常洛胜出,朱常洵出局,而现在,你马士英们居然拥立了福王朱常洵的儿子为帝,那我们东林党之前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那朱由崧即位了,岂不是说明了我们当初的坚持是错误的。

所以,这些人便借助弘光朝初期的“童妃案”和假太子案来各种掀风作浪,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如今的弘光帝朱由崧是外人假扮的。

这里要简要说下“童妃案”和“假太子案”,前者是说当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了洛阳,俘获并杀害了老福王朱常洵,他的儿子朱由崧侥幸逃出。后来被拥立为了弘光帝,在弘光元年,河南有一个姓童的妇人面见南明河南巡抚越其杰,自称是朱由崧的继妃,因为逃难遂与朱由崧失散。越其杰一面奏报,一面护送这个女子去南京。可朱由崧收到奏报后当即否定,说:“朕前后早夭,继妃李殉难,俱经追谥。”并宣布该女子是假冒。

再说假太子,南明朝时期,有很多官员都是见过朱慈烺的,所以一看到这个假冒太子,这个谎言就不攻自破了,但是很多人都三缄其口。说到底,就是有人想利用这些案子向外界传递出朱由崧是假的,是外人假扮的假象,进而搅乱朝局。

历史上无赖之徒冒充头面人物屡见不鲜,即以南明来说,永历初也出现了假弘光帝(一个和尚)骗得许多地方官的信任,但都没有像弘光一朝这样闹得乌烟瘴气。

顾城在其《南明史》里这样解释:

究其根源,正在于东林—复社中的一些骨干分子视“门户”、“声气”重于国家、社稷,他们爱走极端,甚至惟恐天下不乱。在这些人看来,福藩继统等于万历以来自己在党争中最大的失败,因此一遇风吹草动,不管真相如何,抓住“把柄”大做文章,必欲推倒福藩另立新君才肯罢休。人们常常受旧史籍影响,以为东林—复社人士大体上都是骨鲠正直之人,其实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团体,其中光明磊落者固不乏人,但由于明末东林—复社名满天下,往往具有左右朝政的势力,许多热衷名利的人也混迹其间,变成一个大杂烩。东林—复社人士的“别正邪、分贤佞”实际上是自封“正人”、“君子”,为独揽朝政造舆论。

而抓住伪太子、“童妃”案大闹是在弘光在位时期,弘光朝廷的内部纷争严重影响了自身稳定,故也无暇北顾,收复失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弘光朝廷迟迟未能北上进取,同东林—复社党人的兴风作浪有密切的关系。

可直至社稷倾覆,江山变色,东林—复社党人仍把责任全归之于弘光昏庸、马阮乱政,自我标榜为正人君子,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是一批追名逐利、制造倾轧的能手,对弘光朝廷的覆亡负有直接责任。

伟人曾说过:“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