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学不会的蓝玉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5286
  • 回复:1
  • 发表于:2022/5/31 17:39:1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最近的毒教材事件,让我对起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了切实的感受。

其实这种选官的制度,目的就是减少自两汉时期崛起的门阀势力,选拔出下面阶层里真正的人才,以更好地服务朝廷,并协助曹丕治理好这个国家。

可这个制度最后的结果俨然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虽然是朝廷委任中正官来负责各个州郡的人才选拔工作,可是中正官想要开展工作,依然需要本地大族士人的支持,甚至于许多中正官,本身就是当地名流。

所以,在那个信息不畅的年代,是根本没办法去指望中正官去躬身检验被推荐的“人才”是否是货真价实的。

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各个州的人肯定比中正官更了解当地的情况,所以就会产生一种情况,即州郡的长官在选取“人才”的时候,会依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或者学识来决定是否推荐他成为官员。

在这种逻辑之下,这些被选中成为官员的人,会保持着对州郡长官的一种类似君臣的关系。


就好比电视剧《朱元璋》里,在明初时期,那些常年跟随蓝玉打仗的将领,在听到朱元璋“退下”的命令之后,会表现一动不动的情况,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有了如今的地位,全拜蓝玉所赐,跟蓝玉的上级朱元璋关系不大。

所以当听到蓝玉“退下”的喝令后,他们迅速依命行事。其实,蓝玉跟底下的将领们的关系,早已类似君臣了。

同样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如此,即那些被选上了的“人才”,会对选他的各州郡长官马首是瞻,而不是对朝廷派下来的中正官。

而在曹魏那个年代,怎么选才?依据是什么?学识肯定是首要考虑的,毕竟朝廷再怎么愚蠢,也不会选择文盲来治理一方吧。

那学识与什么相关?当然是家世了,没有家世地位的人,可能连接触知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谈做官,成为人才了。

而有了知识的大族士人,会把知识传给谁?当然是自己的后代或者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了。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长期推演下去,必然会造成高官世代都是高官,然后,门阀应势崛起。这个逻辑链条只要不破,那么就根本没有办法消灭掉门阀制度。

所以久而久之,原本是想截断当地士族对人才选拔的控制方案,最后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门阀又会不断地自我认同和加强,会结成同盟来巩固既得的利益和攫取其他的利益。你看,吴勇的老师是吕敬人,吕敬人的儿子是吕旻,而吴勇又跟吕旻合作,最后他们画出来的东西又要给吕敬人审核。如此完美形成了学阀间的闭环!

这几天看过了越来越多画的好的插画作品,不禁感叹,时代不同了,可有些东西一直没变。只不过门阀变成了学阀。

而门阀好歹只顾着自己的那点利益,学阀就不同,他们享受着普通人拥有不了的福利待遇,却还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夹带私货来荼毒戕害青少年。

历史上的蓝玉被剥皮实草,是因为作为他上级的朱元璋容忍不了他的一系列“小动作”,朱元璋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审核专员,他看到了底下这个下属有些不正常,所以他行使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让蓝玉物理毁灭了。

可是吕敬人、吴勇这些人的上级呢,他们审核了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难不成他们心甘情愿要蓝玉上位,上了朱元璋的位?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 旅居江夏的广西人
  • 发表于:2022/5/31 23:03:54
  • 来自:广西柳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乱了纲常,作奸犯科,其心当诛。
独立思考,探究奥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