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围城》照进现实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7417
  • 回复:0
  • 发表于:2022/7/19 15:47:07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留学海外的方鸿渐,觉得博士头衔毫无实际,可为了不辜负差点成为岳父的周厚卿的资助和父亲的期望,他便买了个水货的哲学博士文凭,以飧他们。


哲学在民国时期是处于众多学科的鄙视链下层的,如同方鸿渐回国后第一次与赵辛楣见面时,赵嘲讽方道:从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

其实方鸿渐自己也对此耿耿于怀,一个是他自己也知道这哲学博士文凭是假的,是水货,就好比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可一旦被人一搠就会不知去向。

可他架不住自己那准岳父雇人在报纸上的一顿“迷之吹捧”,于是他这个水货博士,还未归国,名声早已斐然,所以他陷入了一种骑虎难下之势,一方面没有哲学博士应有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还得尽力维持这种人设不崩。

 


没办法,因为方鸿渐所处的民国时期,社会上的人是普遍的、盲目的崇洋的,所以即便你在国内学的中文,是国货特产,也要出国“深造”,因为只有外国招牌,方能维持其地位,正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原来的价值。

所以,方买的哲学博士文凭,就仿佛有了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时间过了近百年,湖南的邵阳学院也似乎受到了启发一样,循着方鸿渐的路子也来了这么一通操作,只不过他们想派出“强大”的研究生教师团去水博士文凭的大学不在欧洲,而在菲律宾。

对,你没看错,是同为亚洲的菲律宾,且那个学校完全不入流,且这些人想水博的专业也是哲学!

而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上面有政策,当一个学校的博士达到什么量级后,学院升级成大学才有大的概率成功。

“学院”跟“大学”有区别吗?当然有了,前者英语是college,后者是university。(玩笑话)

除此之外呢?还有前者多指专科学校,指重心专攻在某一领域的,比如藏龙岛的湖北美术学院;后者则多指本科学校,指有综合性学科的学校,比如华科、武大等。

我们国人常常用“大学”“学院”来区分学校的批次,这里面是有普遍性的,但是不具有绝对性。当这种普遍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后,大家的逻辑就是“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所以很多学校也乐此不疲的申请着改名,在他们看来,学院改成了大学,名字好听了,招生也容易多了,校领导的行政级别也水涨船高,岂不美哉?

 


你看,现在的一些高校里的“人才”普遍就是这样,大家把心思全放在了怎么赚钱上,至于什么加强学术水平,你说这,大家都觉得好笑。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