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感觉良好的副作用是胡作非为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6984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0/10 17:29:1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有下面两个命题,你看过后是会强烈反对、有些同意,还是强烈同意?

命题一:大多数女人真的不聪明。

命题二:大多数女人更适合在家里看孩子,不适合出来工作。

我想,但凡没有性别歧视的人,大多是会强烈反对以上两个命题的内容吧。

但是当我们把上述命题里的“大多数”换成“有些”,是不是就不那么容易驳斥了?

有人在召集了一批人问过上述的问题后,要他们完成一项任务:判断几位候选人(里面男女比例相当)是否适合某个高管职位。

与我们预料所不同的是,那些明确反对性别歧视的人,反而更倾向于把高层的位置投给男性。

这个结果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心理学家一直以为,当你表达一种态度时,你更可能按照这种准则行事。毕竟,谁愿意做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呢?

是的,当说到孰是孰非的时候,我们都毫不费力地作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判断。可这种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激励”,反而成为了我们为自己胡作非为设置的“绿灯”。

明确驳斥性别歧视言论的人,觉得自己有了道德许可证。他们已经向自己证明了,他们没有性别歧视。这种感觉,就好比自己做了善事一样,能让自己心情愉悦。这就意味着,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冲动,而冲动很可能让你做坏事。

上述的例子,正是有人驳斥了性别歧视的言论后自我感觉良好,因此放松了警惕,更容易作出有歧视色彩的决定。他们很可能根据直觉的偏好作出判断,而不是出于“追求公平”来考虑自己决定的后果。

道德许可,不仅会批准我们做坏事,也会让我们错失做善事的机会。比如有过行善经历的人,如果记忆很好的话,很可能会在之后需要做善事的时候选择视而不见或者避而远之。

“我已经这么好了,就应该奖励自己一下。”这种对补偿的渴望也是人性中的一环。就跟之前在网上很火的刘备说的:“我打了大半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一个道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明星,在没有被拍到在室内吸烟之前是禁烟大使;有的明星在没被发现出轨前,是宠妻狂魔一样。

因为大部分人在觉得自己品德高尚时,都不会质疑自己的冲动,而冲动过后,他们会自己为自己开脱,觉得这就是一种对自己之前一直保持的洁身自好的适当奖励,是情有可原的!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