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开湖日,漫步在河垴的大咀渔业村~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24176
  • 回复:0
  • 发表于:2022/11/3 11:27:1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看过香港的相关影视剧,我们肯定会发现一些高频地名词汇,比如旺角、铜锣湾,还有尖沙咀等。

考虑到尖沙咀的地理位置,不难发现“咀”这个字多被用于跟“水”和“半岛”有密切关系的地方。

是的,就像我在斧头湖开湖时去的河垴大咀渔业村一样!




从地图来看,大咀渔业村的形状很像一个正在斧头湖中大快朵颐的鸟儿的喙,也像一个依偎在斧头湖母亲怀抱的孩子。

动物的喙如同人类的嘴,故我们不妨说“大咀村”也是“大嘴村”(这也可以从村里房子的门牌号上写着的“大嘴街XX号”加以证明)。




在传统的乡村里,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经验下,数量和地位皆占着最高位的“神”,无疑是「土地」了。在大咀渔业村,村民在禁捕期要与土地打交道,当开湖时,又得跟水“处理”好关系。因此,一种对生活的美好希冀,一种对劳作时候被佑护的愿望,亟需有一个想象出来的实体作为寄托。







所以,当你环绕着沿湖的村路慢行时,你是能发现由这个想象出来的实体演化而出的醒目的土地庙的!







人们从刚刚长大成人开始,就在同一块土地上一直干到死,这种现象在过去是非常普通的、普遍的。在以往,一个人一直在某个区域劳动,就会熟悉这块土地,这也是人对土地产生感情的原因。如果说人们的土地就是他们人格整体的一部分,也并不夸张。




湖面上,渔民忙碌的场景随处可见;湖岸上,鱼贩子的欢笑声和叫卖声也不绝于耳。




开湖时,鱼贩子是不会随当地村民一起去湖里捕鱼的。因为本地的村民,就好像在一个地方生下根的植物,他们有赖于泥土和水分的滋养。他们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里,以更加从容的、悠闲的姿态去摸熟生活的每个技能,去更驾熟就轻般地去发现湖里的哪些位置潜伏着自己想要的鱼类。




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也好,其他地方嫁过来的女人也罢,他们几乎鲜少外出,当他们慢慢变老到不适合捕鱼,当交通便利后,因为大咀村的独特地理位置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当开湖的不胫消息,致使鱼贯而入的鱼贩子和前来游玩的人大量出现时,这些生于斯、长于斯,亦可能死于斯的老人竟然怯生了……




一位老奶奶倚着墙,隐在阳光覆盖不到的位置,时不时探出身子,去看熙攘的人群,和陆续满载而归的渔民。或许,她正羡慕着在湖上摇桨划船的晚辈;或许,她陷在曾融入过鼎沸的人群的回忆中;或许,是受近几年疫情的影响,她已很少见到如开湖这般的热闹场景在大咀村出现了;或许,……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存在了千百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验一下子变得不合时宜了。虽不至于过时,虽能解决温饱,但却很难使村民致富。

当信息的传播变得快速且泛滥,一些年轻人也不想继续遵从过去的经验,他们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未来结果的美好期望,促使他们走出了村庄。




我蹀躞在村里的各个角落,探着个脑袋张望,在残垣和高楼之间,在中老年人和小孩的目光中,陌生人的身份展露无遗。

在村庄这种「熟悉」社会,乡民平日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这种关系就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非选择得来,而是无须选择。




父母兄弟当然要时常见见面,家乡当然是衣锦荣归的去处。看,太阳和渔民一起,正赶往彼此熟悉的家了。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