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传统方式的拜年(×)新式的拜年(√)

  • 书华林
楼主回复
  • 阅读:199104
  • 回复:0
  • 发表于:2023/1/30 15:38:58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江夏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相比于国庆七天假,我更偏爱春节假期一些,倒不是因为我对冬天有着什么特殊的感情,而是因为在春节假期里,我能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罢了。

国庆节,大部分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即找个地方去旅行游玩一番。这样,景区或者高速上势必会出现常见的大面积拥堵现象。

而过年,很多人想去旅游的计划会被走亲访友所挤占。故,在此期间,一些景区会出现门可罗雀的景象。所以选择此时去旅行,个人反倒能享受到更宽广的活动空间和更丰富的游玩项目。

在我的印象中,我已经有好多年没“传统式”的拜年了。所谓的传统,我的理解是沿袭我们祖辈的那种行为习惯——从除夕那天开始,隔一天就去不同的亲戚家拜年→吃饭→通宵打牌——过程非常累人!

而如今,我虽然还会去亲戚家拜年,但明显脱离了传统的束缚,我就如同一个“彗星”,在极短的时间内飞速地掠过代表“太阳”的亲戚家,说些寓意吉祥的话,放下礼品后,片刻也不想逗留地就潇洒离开。

坦白的说,我特别喜欢这种形式主义。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小伙伴都有着类似的情感诉求——年能不拜就不拜了吧。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拜年了?因为时代变了。



在乡土社会,人的生存非常仰赖他们的身份。如果你是官员或者生在大户人家,那你的吃喝住行自有管家替你操心。可如果你不幸生于穷苦家庭,那么想要活下去,你要么靠自己,要么就得寻求亲戚的帮助——血缘关系下互助的成功率会更高些。

在乡土社会,穷人普遍愿意多生孩子,这是因为人口在那个时代是实打实的红利,而这个红利,是穷人自己享受的。简言之,生了孩子,只要能养活,待到他(她)到了一定年纪,能幸运地熬到有自主的行为能力后,他(她)就可以帮家里干活,反哺父母,并做些诸如带弟弟妹妹和做饭类的事。而如果遇上与其他家庭发生冲突时,人员的多寡还是决定哪一方胜败的关键。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生得多了,未来从事不同职业的选择也多了,其中有能出人头地的人的可能性也大点。

在乡土社会,一般而言,女子外嫁的地方多半是邻村,儿子则守着祖辈的土地,与父母一同生活。所以即便是分了家,大家也都住得比较近。所以一旦亲戚中有种树、修门窗或者家庭矛盾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彼此间首先就会将帮助的目光投向兄弟姊妹这种至亲身上。

只要父母一方尚在,那兄弟姊妹间的互助,就很难也较少与金钱利益牵扯上关系。因为“根”在,其他子女还是家族这棵树上的不同分枝,尽管生长方向不同,但大家在外人看来还是一个整体。



在乡土社会,个人利益要让位于整体利益。所以,那个时候,大家帮忙亲戚办事首要考虑的是把对方的事办妥了,办好了。对于钱,大家都讳莫如深,都不会是首要考虑的。因为,大家知道,这种帮助是相互的。

所以到了过年期间,在这个社会统一放假,且彼此都可以休息的当下,亲戚间通过频繁走动,还之前的人情和维护并筑牢彼此感情的绝佳时机便到来了。

所以,在过去,与其说拜年是人们遵循传统习俗的刻板行为,毋宁说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迫切的,最纯粹的情感交互。

它的意义,是区别其他人,而对你和我,皆一脉相承的高度认同。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化,在商品越来越五花八门的当下,我们评判某个人的能力和资源如何,不再看他(她)因为做了某某,而博了多少直名。而主要看他(她)有没有钱。

在消费主义的热潮下,在钱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过去亲戚之间互助,却不谈钱的氛围悄然改变。

如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于是,生活经验驱使着我们在获取想要的物品或者服务时,都会朝着压缩成本、物美价廉的方向考虑。

比如,过去我需要安装个水电,我会找兄弟姐妹中能胜任者。如今,我随便一个电话,就可以找来同样专业的人员,对于后者,因为素不相识,我与他的关系仅限于交易,不掺杂一丝感情。所以当他帮我解决了问题,我付给对方钱之后,这笔交易就结束了。

可是对于前者,我的内心抉择却要煎熬许多。我除了要支付亲戚报酬外,还得额外派烟酒,或者邀请他在家里吃个不随便的“便饭”。这样一对比,我付出的成本就要比前者高出很多。

而对于亲戚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不帮你还能赚外人的钱,帮了你,谈钱又怕伤彼此的感情,收多了,你不高兴,彼此的感情减分;收少了,我心里不舒服,彼此的感情依然减分;收得跟外面一样,那这段亲情就体现不出来了。”

你看,只要链接到亲戚,不管怎么操作,它的结果都是负收益。

可能有人说,我把人看得太阴暗了,他(她)的亲戚不是那样的,对此我只能投以最真挚的羡慕之情。

刘电工在《三体》里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的,在如今的社会,没有钱,人想生存下来太难了。

所以,为了让自己未来的生活不至于拮据,很多人给人办事,或者求人办事时,首要考虑的不再是情感上让彼此舒服,而是考虑成本,考虑办成某事是正收益还是负收益。

过去是谈感情不谈钱,现在则正好相反。

不仅如此,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也演化出了很多新兴的职业。比如我是个程序员,对于我的一些亲戚来说,我的专业他们用不上,我也就成了不被需要的人。而一旦亲戚不需要我,我需要的东西,却能找到更低廉、更专业的陌生人来做,我也不需要亲戚的时候,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掰断的莲藕一样,虽然有血缘这根丝连接着,但你把一分为二的莲藕强行粘连在一起,它依然不是一个整体了。

在过去,亲戚关系被社会上升到了伦理道德的高度进行礼法约束,不管与某个亲戚的关系暗地里如何不好,逢上过年这种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也要去拜年,也要营造出一种表面的客套,否则就会被人说闲话。



在周围都是熟人的乡土社会,一个人如果被大众指责没有礼数,被大家所孤立,他(她)想活得下去、活得好,几乎不可能。所以不管愿不愿意,亲亲之道还必须得遵循。

可是在现在,一些人都是有选择地走亲戚,所谓的血缘关系,并不等同于亲密关系。可能有人与阿姨的关系亲密,与姨妈的关系生疏,那过年“我”就会去阿姨家拜年,而不去姨妈家。此时,过去的礼法,在周围都是陌生人的城市里,俨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可以预见的,是当亲戚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愈大的时候,这种过年的礼尚往来便会越来越少,虽然偶尔会出现临时走动的可能,但那不过是在大时代的刺激下,一些人念旧时所表现的回光返照罢了。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